查看原文
其他

笑天下可笑之人---美学十讲(31)

2016-06-17 赵士林文集

可笑中有可恨,有可气,有可怜,有可叹,也有可敬。
喜剧的审美特征是引人发笑。如果喜剧不能令人发笑,就好像吃饭不能令人充饥,饮水不能令人解渴,喝酒不能令人陶醉,它就失去了根本意义。近年来,很多相声之所以陷入危机,原因就在于它缺乏笑料。相声作为一种喜剧艺术,不管你内容多健康,思想多深刻,觉悟有多高,如何主旋律,没有了包袱,就彻底失败。赵本山、郭德纲,周立波,不管你怎么骂他下流,骂他低级,骂他油滑,骂他伤风败俗,它能使人开怀大笑,这就站住了脚。
但是不能说所有的笑都是喜剧。儿童天真烂漫的嬉笑,姑娘深情款款的微笑,领悟智慧的会心一笑,庆贺成功的开怀大笑,都不是喜剧的笑。喜剧的笑,是尖刻的讽刺,是轻蔑的嘲弄,是犀利的揭露,是火辣的抨击,也是轻松的化解、善意的警醒。
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,为什么上面这些讽刺、幽默、自嘲等等就能逗得你不忍俊笑?喜剧拥有的这样那样的元素为什么能使人发笑?古往今来的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,给出了不同的答案。


大美学家康德举过这样一个例子:一个印第安人去参加宴会。在宴席上,看见一个啤酒瓶子被打开,泡沫喷涌而出,他立刻惊呼起来。人们问他为什么惊呼,他说,我感到惊讶的不是这些泡沫怎样喷出来,而是当初它们是怎样被装进去的。大家听了,哄堂大笑。这就是一个喜剧效果。康德从这个例子得出结论: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。
当那个印第安人对泡沫喷出啤酒瓶感到惊异的时候,大家都想明白他为什么惊异,都紧张地期待着他的解释。他的解释却出人意料,使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。康德认为,这就是笑的原因。
康德的结论确实适合很多笑话。看下面的笑话也属于此类。
参观完气象站仪器,问:“你说百分之七十五下雨的概率是怎样计算的”答:“我们四个人中有三个人认为会下雨。”
脑筋急转弯也都有这个特点,出其不意、十分另类的答案,令你的惯性思维大失所望。
例如,学校让孩子们填自评表,有一栏是 “是否曾经因为考试作弊受到处分” 小明在这一栏填了个“未”字。下面一栏是“说明原因”,他继续写道:“未曾失手。”
教堂里在举行婚礼。有人悄悄问:“为什么新郎新娘要手牵手?”
“那是一种习惯,正如两个拳击手在比赛之前要握手一样。”
但是用康德的说法来解释喜剧美、解释笑还不严密。一位小伙子向自己心爱的姑娘求婚,紧张地期待姑娘的回答。姑娘冰冷地一句:“咱们根本不可能!”
小伙子也是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,但他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,他不哭就不错了。
又有一种说法,认为笑起源于机械僵化教条的惯性,这个说法也有道理,看下面的例子:
一位退伍老兵当酒店服务员,旁人开玩笑喊:“立正”,他就慌忙把两手垂下,所捧的杯盘稀里哗啦地摔到地上。
蚊帐里有两只蚊子,一只喝饱了肚子,一只肚子空空,妻子让当检察官的丈夫打蚊子。丈夫出手不凡,一掌拍死了那只喝饱了血的蚊子,而对另一只却迟迟不下手。妻子问他为何不打,丈夫说:“证据不足。”
但这也不绝对,有些机械僵硬就并不显得可笑,有些机械僵硬尽管看起来很可笑,但是从道德的角度看,非但不应该取笑,反而应该获得同情。例如某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。顺便说一下,某些小品专门拿残疾人的缺陷当笑料,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。
分析喜剧令人发笑的最常见的说法是,喜剧的夸张、特别是怪诞的夸张是令人发笑的主要原因。这个说法也有道理。例如,
一对夫妇避孕失败后生了一个小男孩,孩子一生出来就紧握拳头,一直笑个不停.护士把他的拳头一掰开.发现里面有一把避孕药,接着小男孩开口说话了:“你们两个想弄死我,没那么容易,哈哈哈哈……
但这个道理也不绝对。夸张固然是喜剧美的重要元素,但也并非所有的夸张都是喜剧的。李白的诗最喜欢夸张,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几天”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”“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,都是夸张,甚至是极度的夸张,但都并不使人发笑。因为其内容或沉重,讲人生苦短,岁月无情,或雄壮,讲大自然的伟岸雄奇,不会令人发笑。
讲到大自然的伟岸雄奇不会使人发笑,我想起了西方思想家柏格森的一个看法。他认为,喜剧的笑只限于人,只有人才可笑,自然景物有美有丑,有可爱,有可恶,却没有可笑者。你看见动物或器物而发笑,多半因为它们让人联想到人的拙劣。他的看法很有道理,譬如你不能说泰山很滑稽,长江很搞笑。下面的动物之所以很可笑,确实是由于它们让人联想到人。
悬崖上一只小老鼠挥舞着短短的前爪,一次又一次跳下去,努力学习飞翔,旁边母蝙蝠看着它摔的头破血流,忧心的说:它爹,要不告诉它,它不是咱亲生的!
第一天,小白兔去河边钓鱼,什么也没钓到,回家了。 第二天,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,还是什么也没钓到,回家了。 第三天,小白兔刚到河边,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,冲着小白兔大叫:你他妈的要是再敢用胡箩卜当鱼饵,我就扁死你!
同样道理,《米老鼠和唐老鸭》等动画片之所以那么搞笑,总是让人想到人间社会的可笑之人。
总之,喜剧的审美价值在于机智和幽默,喜剧给我们的美感就是,笑。成功的喜剧让你在机智和幽默激起的开怀大笑中领略人生。
最后,还要说到喜剧对于人生的另一层价值。
中国的俗话说,笑一笑,十年少。西方的俗话说:“一个丑角进城,赛过十个医生”
笑能养生,笑有益于健康,这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共识。美国堪萨斯有专门用笑来治疗心理疾病的医院。英国、德国、南斯拉夫都有“幽默俱乐部”。上面提到保加利亚的“幽默宫”,就在几万人的小城加布罗沃。加拿大、日本还都专门搞了个“笑节”。
我们是否也应该搞一些“幽默俱乐部”,也搞一个“笑节”呢?

----


小编评述:德国出传统思想家哲学家,这和他们严谨的民族性格和语言分不开的。是民族创造了语言还是语言塑造了民族。

我们一切的思考都是要内化成语言的,所以你用什么语言思考直接决定了你思考的程度。

比如说,印第安人没有超过3的数字概念,所以也无所谓数学。用中国话说,ta来了你无法知道是男是女,但英语就可以,所以从这个角度,英语要比汉语更严谨。

我们讲的东西,我们的感受,从我们的心中出来,到嘴里就变味了,在传到别人耳朵里,转化成别人的感受就不是一回事了。感情的词汇非常明显,一个人失恋,他说我很痛苦,听的人也就听听罢了。

同理,我们说,平行世界,每个人都会对平行世界有自己的理解,是否一样,谁能知道呢。所以即便传播的是真理,又有多少人能正确领会呢。

所以要跳出语言的形式化,就是不要为了好看或好听去安排字句,要以真正理解为目标。直到把话说透,说到位,说的没有误解,达成共识为止。

只有这样,才能打开人类认识和生活的新开始。


伊曼努尔·康德(德语:Immanuel Kant,1724年4月22日-1804年2月12日)著名德意志哲学家,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,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,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。

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,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。他调和了勒内·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·培根的经验主义,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,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。

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,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,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“三大批判”,即《纯粹理性批判》、《实践理性批判》和《判断力批判》,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、伦理学和美学思想。《纯粹理性批判》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,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,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,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。此外,康德在宗教哲学、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。

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,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(即范畴)是人与生俱来的,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。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,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。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。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,即康德-拉普拉斯假设。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